这两天故宫的事情搞的群情激愤。但是有人用「溥仪进去都要买票」来批评显然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:「故宫是属于赵家人的,而且仅属于现任赵家人」。溥仪进不去是因为他退位的时候就不是赵家人了,搬他出来就相当于「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」。

最近对博客进行了一些小更新。

框架仍旧用 Hexo,但是不再搭建在 Github 上。因为很多次 Deploy 之后无法触发 Github 的 Build。于是转至 Netlify,意外得好用。它可以和 Github 关联,只要有 Commit 就可以触发 Build 并且 Deploy。同时它还可以管理自定义的域名,这样我就可以把我的 DNS 管理从国内网站移过来了。
另外还考虑过用 Hugo 代替 Hexo,主要是因为 Hexo 依赖于 npm 而往往带来巨量不必要的软件包,极其占用容量。Hugo 基于 Go,速度上也有优势。但最后我没有在 Hugo 上找到合适的主题,作罢。
如果将来 Hugo 成熟,我会直接使用 Hugo + Firebase。Firebase 简单易用,我也熟悉,简单 Host 一个博客也是免费的。

优化技术栈的最终目的还是简化流程,这些架构本身应该是轻量的,但开源的东西,越发展越容易变繁重。还是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平台和工具上,内容的产出才是最重要的。

等一切事情结束之后,我希望有人能拍这样一部港片。剧本我写得差不多了,请杜琪峰陈可辛或者许鞍华导演考虑一下:

讲的是一对⻘年情侣,男主是刚刚警校毕业入职不久的阿Sir,林振文。年轻有为,为了早日和女朋友结婚,他干劲十足,上司也很器重他。女朋友的家庭条件比他好,父母并不赞成女儿嫁给一个警察,但是他们也不得不肯定他这股努力拼搏的劲头。他的理想是惩凶除恶,保卫香港的和平。女主,⻩嘉颖,是理工大的经济系学生,还有不久就要毕业了,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中环上班待遇不错的工作。她是典型的城市⻘年,带有理想色彩,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运动。

Read More

金港硝烟起,百疆税赋征。
劲⻛挟土砾,山火绕州城。
忝得太平俸,愧为散闲生。
不知平日里,今岁又添庚。

晚上行驶在高速上,瞥⻅远处连绵矮山顶上笼着一层金色光芒,像是有人朝天上 打的远光灯。开始以为是山的另外一边有城镇,但随着山势起伏,开着开着发现 一⻆月亮出现在山峰的空隙中,最后慢慢露出整个圆轮。一时觉得金光灿烂,巨大无比。但脑内最后却响起:「谁能够将天上月亮电源关掉,它把你我沉默照得太明了」,正道是:
隐隐⻘山遮明月,
遥遥沧海隔故国。
低头掩目两不⻅,
日夜唯存是此身。

小学三四年级时,班里来了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,可能因为刚毕业没经验但心气又高,教得很差且作业多又难。我们接受不了,甚至最后集体罢课,不交作业,放学在黑板上写抗议信。

校⻓得知后,把我们几个「学生代表」叫过去聊天,了解情况。开了个圆桌会议,让我们轮流发言,解释我们为什么这么做,我们阐明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我们,会议整体气氛很好。后来没多久那个老师就被调岗了。没有人因此受罚和警告,我们这个班级也没有被当作刺头「特殊照顾」。以至于这段记忆从来不曾被调取——因为觉得太过平常了。但现在想起来才发现我们是何等幸运,世纪初的我们在小学校园里接受了一次初级「民主」训练,告诉我们有不满是可以表达的,意⻅是可以被平等接受的,小孩子是可以被当作成人对待的(而不是被认为做什么都是瞎胡闹)。

回顾我的教育经历,小学里最自由,老师把你当理性人对待。当时(大约04、05年)我们学校赶新潮,建了自己的网站,还有BBS。放了学没事做(大力推行「素质教育」的年代),大家上网发帖子,校长和老师都会在里面和学生互动。记得我当时写了首新诗(印象中是赞美小草的)发在论坛里,校长还在下面回帖表扬。

初中玩比学多,然后高中稍微严一点,但是总体是自由的,做了很多学习以外的事情,参加社团,学生会,举办跨年晚会。有时觉得某个老师讲得不好,我甚至逃课到实验室里一个人自习。高考之后副校长还叫了几个人一起去茶室喝茶,我抱怨了学校的一些制度(主要是当时的分级走班教学和自主招生名额的问题),后来听说我们下一届就取消了分级走班。我们在喝茶的时候还讨论了平成元年的某场风波。

然后一路朝下,等到了大学里,辅导员就把你当小学生对待。他一度要求我们统一晚自习,整天查寝,上课突击点名。我自由惯了,受不了这种管理方式,一直和辅导员对着干,还在人人网上酸他。好在没有太多利益关系,没有酿成后果。后来我就从大学里自我放逐了,四年里没怎么认真上学。回头看算是一种不理智的反抗吧。但因祸得福,过了几年「放浪」的日子。

每每回首,总不禁想起初中大门处用大红字印的太宗宸翰: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。」然而我的初中现在已被夷为平地,变成商业小区了。

分级走班: 打乱原本的教学班,重新根据成绩分成不同层次的班,说是为了因材施教。所以各科你可能在不同的班级里上课,就需要跑来跑去,学校还在走道里配了储物柜,似乎想模仿美国高中。我并不是全面否定这种方式,但是在高三最关键的时候突然实行这种制度,打乱了原本的节奏,也不适用于高考。

今年开始用复式记账法重新记账。在美国生活的财务状况比较清楚明确,收入清晰可查,消费也比较单一,现金消费少,信用卡有 详细账单,一切都可追踪查询。不过最后我并没有重新记录每一笔交易,而是挑拣出了比较重要的一些款目,来了解这两年的经济 状况。
首先,收入上来说,家里的支持排第一位。好在渠道单一,很容易算出了这两年到底汇入了多少钱。然后是一次暑假实习,加上一 学期做了 Grader, 一学期做了 TA,工资单也是清清楚楚的。另外还有一些收入,主要是 refer 或者是 refund。我校的政策是 TA 一般给博士做,作为他们的 funding,找不到 RA 位置的都要做 TA 来养活自己,所以不给硕士做。而我因为当过 Grader 加上早早 找到工作,很难得也申请到了 TA 的位置。这方面加起来总收入是 $24,140(还有最毕业前最后一笔没有到账)。

Read More

唐明皇也夜游过地府,但他等级高,属于受邀前往,里里外外全游了。我是误入,就在门口待了会,好在没进去,最后才能回来。这次经历妙就妙在我在梦里对很多事物场景只有大概印象,但是醒来仔细琢磨一番整个设定也的确和地府吻合。最后那一瞬间的次元转换实在太过逼真,回味起来苏醒和「还阳」也并无区别。

我先是梦到我死了,莫名其妙我就死了。到了地府,碰到个接引使者(可能是牛头马面或黑白无常,脸都记不得,只晓得遇到这么一个人物),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自己肯定阳寿未尽,拜托他查查,他说看上去也是,大小伙子,不过你最近熬夜太多气色不好太虚了阳气不足也说不定,但是呢,他没有权限查生死簿。让我先别去某某地方(现在想应该是孟婆那),赶紧和家里人联系做法事把我弄回去,算是给我一个机会。

Read More

任职于某大厂浏览器部门的小王很关注最近热议的 996.ICU 话题,并且 star 了 Github 上的项目。他非常高兴——「我们程序员终于可以团结起来对抗剥削的资本家了,我一定也要添一份力」——小王暗暗下定决心并且在项目里积极地参加讨论。

过了几天,上班的时候主管叫他到办公室,说给他布置一个新任务:「小王啊,这功能要火速上线,你也知道,再闹下去社会影响很不好。找你做呢也是看你平时表现好,做好了到时候季评也更好看。」

于是小王紧赶慢赶加了两天班,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功能。

之后他不再关注这个议题,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。

https://github.com/996icu/996.ICU

iOS 原生辞典本身和系统整合得很好,随手就能查,我使用频繁。但是辞库是固定的几个,这就引出了问题。以上截图是一个典型例子,我遇到 autonomy 这个词,但是不是很确定意思。光看中英字典,不管简繁,突出的是一个自治。但在原文上下文,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自律。只有英和辞库中清楚给出,且优先级高。
反推之,若只用一门语言,信息是缺失的。更严重的是,词典这种自带权威的媒介,若缺少信息(无意或是有意),读者是无从得知自己遗漏了信息的,非常危险。如果察觉了,还能通过别的渠道弥补。无知而不自知,最终只能走向愚昧。
所以,有条件的,最起码要学两门外语。加上母语,一共三门。同一领域的概念就能互相参照启发,查漏补缺。而且这两门语言最好差别大一些。比如英德信息重复程度比较高。而英日侧重不同,参考价值更大。日语也可以作为中西语之间的桥梁。岔开来说,英日两个岛国,海洋文化,语言上最开放,历史上英语吸收罗曼语日耳曼语,日语吸收汉语后来是西方语言,兼收并畜,蔚为大观。我以为是最好的两个选择。
此外,语言还是文化的入口。学一门语言会附赠此语种人的生活、体验、社会事件等各面向的内容,更不用说可可供阅读的素材范围了。
回到词典截图。还有一点是肉眼可辨的,日语词典的关键词更清晰、瞩目,让人能够准确定位,这是排版的领先,审美的领先。多接触,了解这种可能性,将来在对母语处理时,会有这种美的潜意识。于整体而言,也是一桩益事。

(本文对词典的讨论只限于 iOS 原生辞典库)

dicd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