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名的诱惑

现在的点名真是越来越贴心了。
以前收到一份点名,动不动就是“不点不是中国人”、“不点妈妈今年会有厄运”,然后始作俑者似乎觉得这样会引起反感,没什么吸引力,所以改成了贴切学生生活的“假装没看见的今年考试全挂科”、“不写的找不到对象”。但这些都是威胁式的,不写会如何如何,还是不好,于是就有正向激励的——“写这份点名就会一切顺利/家人身体健康/考试全过”,这真的是非常好的进步。不过最近流行的一句才最让我满意——“如果假装没看到,我再也不会点你。”,虽然仿佛在说“我对你已经没有什么期待”,但这种“最后通牒”真是利人利己,不啻于点名者最好的礼物,我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点名可以以这句开头。

暴露狂

大多数点名的形式是问答,有人乐于花时间去填,因为这是一个机会,制造一种有人很希望了解我的情境,然后我可以“很不情愿”地回答,希望借此说说平时没有由头的话。我以为自己把自己的外在内在剖析于众,会有人关心,可是,真相是:who cares?点名最好的应用场景恐怕是征婚,将一项项列得清清楚楚,然后别人就对照着自己的要求仔仔细细地审查这份回答。

与友谊的关系

点名是一种社交方式,是维系“朋友”关系的一种纽带,因为网络上有那么点赞之交,所以点名——这种不需要成本的方式——才会那么流行。它让你知道我很关心你,我把你当做一个好朋友,我渴望了解你,我渴望了解你喜欢吃什么,喜欢什么颜色,喜欢去哪里,是什么星座,身高多少,择偶标准是什么,等等等等。那么知道了之后呢?可能我们真正深入的聊天并没有几次,如果真正那么想了解彼此,深入的交流难道不是最好的方式吗?但并没有,我们太忙了,没有时间,我们太疏远了,不知道话从何说起。

谁是滥觞?

仔细想想,有一件事真恐怖,那么就是,你会发起一项点名吗?我环顾四周,没有人有那闲情雅致去伤透脑筋想各种题目,再想方设法把它传播出去,那么这些点名是哪里来的?为了什么目的?为什么我们朋友圈里的大部分内容竟然被一些不知来源的东西霸占?我们为什么会被他人所决定的条目所左右?如果说冰桶挑战这种项目还是为了慈善,那么这么各种各样的的点名,在被创始之初的目的是什么?它无法创造利益,当一个看上去无聊的东西无法创造利益,那么其背后的目的更匪夷所思。为什么?!为什么?!难道是因为宇宙的终极答案——爱?!

然后呢

我们不写长篇了,不会表达了,于是只有一百四十个字,只有只言片语,只有碎片化信息,点名成了我们最终的归宿。
可是,别再点了好吗,如果你想了解我,我愿意花上一天一夜,三天三夜,十天十夜和你聊个痛快,让我们追溯到童年,再畅游到未来,你想知道什么,我就告诉你什么,我只是希望能和你好好聊聊,共度那么一丢丢时光。

《现代英文选评注》荟萃 【2014】我这样存在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